惠民生,暖民心,法律援助在行动
来源 :泉州市法律援助中心
时间:2025-07-28 09:22
浏览量:
近年来,泉州市法律援助机构坚持深化“法援惠民生”法律援助品牌建设,构建完善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的法律援助服务体系,积极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群众纾困解难。2025年上半年,全市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7148件,为受援人挽回经济损失5478.75万元,免收群众法律服务费2449.57万元。
一、规范先行,持续加强窗口服务标准化建设
全市13个法律援助中心窗口严格执行“马上就办,办就办好”服务承诺及办事公开、首问责任、一次性告知等制度。各地先后出台《泉州台商投资区社会治理办公室关于规范法律援助律所服务的工作制度》《关于进一步完善鲤城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法律援助中心)律师值班工作的通知》《南安市法律援助工作制度》等,市级、鲤城、南安还将办理时限由法定7日承诺至2个工作日,进一步健全完善法律援助服务标准,为群众打造优质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务。
二、全域覆盖,着力延伸多层级法援服务触角
全市共建设法律援助工作站330个,设置法律援助联络点2565个,构建“农村一小时,城镇半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精准对接法律援助社会需求,主动前移法律援助服务阵地,招募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法律援助工作站值班律师90名、泉州市看守所值班律师86名、泉州市公安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值班律师60名,为群众提供法律帮助或法律咨询解答。今年上半年,全市共解答群众法律咨询近4万人次,提供法律帮助3000余件。
三、减证创新,不断优化零距离法援便民服务
全面推行法律援助经济困难状况诚信承诺制,将经济困难标准按所在县(市、区)公布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两倍执行。积极推行“互联网+”法律援助和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7×24小时”服务,为老、幼、妇、残等开辟优先办理、上门受理、邮寄受理、延时服务、异地受理等绿色通道。积极举办形式多样的法律援助宣传活动,持续提高法律援助社会知晓率。2025年上半年,全市共提供延时服务362人次,异地受理14件,上门受理6件;开展法律援助宣传活动78场次,发放宣传材料7000余份。
四、凝心聚力,积极打造专业化法律服务团队
坚持高标准选才,目前全市共有法律援助机构工作人员50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48名、法律专业40名、中共党员24名。择优征选泉州市法律援助律师库律师672名、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律师库律师104名、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专家库律师46名,并吸纳泉州市律师协会常务理事等建立法律援助案件旁听工作小组。常态化开展全市法律援助律师业务培训等,持续强化优质律师资源赋能。
五、严格把关,坚持完善服务质量全流程监管
不断完善法律援助质量监督体系,随案发放办案机关征询意见表,及时开展受援人满意度回访,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办案律师逐案签署《案件质量承诺书》,并随机开展庭审旁听评议,做好案件办理过程监督。加强卷宗质量审查管理,对不符合立卷标准的进行退回补正。推行正负激励机制,按年度组织法律援助案件质量同行评估及十佳法律援助案件评选。2025年上半年,全市共派员旁听93件,回访受援人267人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