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无三尺平,开门就见山”,祥华乡地处安溪县西部,是安溪铁观音重要茶叶生产基地和集散中心,境内有绵延起伏生态茶园6万余亩,茶叶年产量达6000吨,“祥华观音·茶中极品”是爱茶人士对祥华茶叶的赞誉。近年来,祥华司法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茶”统筹发展理念,挖掘深厚的茶文化底蕴,深耕法治沃土,播撒法治种子,厚植法治理念,找准一条法治文化与铁观音文化相融合、具有茶乡特色的法治宣传教育道路,营造浓厚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助推茶乡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创新普法形式,为法治化营商环境注入“强心剂”
祥华司法所结合乡茶产业大区推广形象IP“祥大师”(以祥华乡“制茶大师”作为IP原型,结合“茶元素”与有趣又活泼“老小孩”形象,呈现祥华乡茶产业既历史悠久又充满活力的全新镇域形象;“祥”字,作为IP名字,呼应祥华乡“祥瑞”的寓意,同时给人美好感受;IP身份定位为茶大师,彰显祥华产业实力,为乡镇“带货”),创新普法形式,打造“祥大师+普法宣传”工作品牌。
一是线上普法。依托“茶香祥华”普法宣传公众号,普及宣传涉茶涉农法律法规及纠纷案例,一站式解决茶乡茶农法律难题,排版风格以轻松绿色为主,相关文章受众点赞量累计超10万人次。二是阵地普法。在乡村“党建+”邻里中心、村级文化广场搭建法治宣传文化阵地,邀请法律顾问、法律服务工作者和形象IP“祥大师”开展“法律八进”,有趣的形象和深入田间地头的形式,受到群众一致好评。2022年以来,先后开展普法宣传10余次,印有“祥大师”的普法宣传手册对孩子们的吸引力更是不言而喻,超30000份的宣传手册全部发放完毕。三是茶赛普法。作为产茶中心区,祥华乡频频举办茶类赛事、品茗会、推介会,在此基础上,祥华所依托赛事平台,通过搭建普法宣传承诺墙、路展、播放“祥大师”普法视频等形式为茶农普法,帮助提高来自全县各地茶农的法律意识。
二、强化队伍培育,为法治化营商环境激发“动力源”
祥华司法所充分挖掘人才、人文等资源,依托独特的资源禀赋助力茶产业蓬勃发展。一是组建普法讲师团队伍。与全县多家律师事务所开展合作,组建一支由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司法所工作人员等组成的茶产业普法讲师团队,充分利用乡村法律服务工作站平台开展“坐班开讲”,邀请茶企负责人、茶农代表、茶叶合作社社员等来听讲,同时为他们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体检等服务,着力提升茶叶从业者法治素养。二是培育法律明白人队伍。持续健全完善“法律明白人”培育机制,不断优化队伍年龄、素质、文化结构,强化业务培训,充分发挥“法律明白人”在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提高群众法治素养中的示范引领作用。2022年以来,先后开展茶产购销、土地流转、婚姻继承等法律政策培训学习活动7次,培养100余名两委干部成为法律法规“明白人”。三是发展普法志愿者队伍。扎实做好“蒲公英”普法志愿者队伍建设工作,组织志愿者走进学校、企业、村居等场所广泛开展普法宣传,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不定期开展法治文化科普活动,为实现祥华“家家有人懂法”而不断努力。目前祥华乡“蒲公英”普法志愿者中队已发展“蒲公英”普法志愿者44名。
三、优化法律服务,为法治化营商环境按下“快捷键”
作为全县茶叶交易集散地,祥华司法所致力于造浓当地法治营商理念,努力为茶产业发展保驾护航。一是保障产业发展“点线面”。将法治文化融入特色农业发展,全链条帮助164个专业合作社、40个家庭农场解决农业企业法律风险,涵盖农产品种、产、销全流程,助力构建“一叶领跑、多元增收”的圈状富民产业集群。二是服务项目落地“前中后”。围绕“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总体思路,主动梳理辖区招商签约项目建设相关法律难点堵点,先后帮助协调解决祥都置业商业综合体、生物科技数字经济产业园等项目施工建设法律问题13个。三是部门联动治理“精细实”。擦亮市场监管、司法所、派出所“三叉戟”力量,强化联合治理,为茶农、茶企、茶叶合作社开展法治体检、法治宣传、法律事务咨询等事项,通过访企业、问需求、送法律、解问题,帮助企业减少经营风险,实现依法良性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