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一品】英林司法所:立足法援小窗口 做好服务大文章
来源 :泉州市司法局 时间:2024-10-25 09:23 浏览量:
  
  英林镇地处晋江市南部沿海,面积29.8平方公里,辖20个村,常住人口8万人,是全国三大泳装生产基地、中国休闲服装名镇。产业的高度集中,带来各类人群的集聚,特别是随着群众法治意识的增强和各种利益的相互交织,群众对权益保障的诉求呈现多样化。在上级司法局和当地党委、政府的精心指导下,英林司法所立足职能定位,创新法律援助方式,拓展援助领域,让更多的贫、弱、残弱势群众平等地享受实现其合法权益的司法救济。
  
一、党建引领,聚合法律援助合力
  
  突出“党建红”引领“司法蓝”主线,将党建有机融入法律咨询、法治宣传、法律服务,通过机构搭建、机制建立、站点布设等载体发挥出综合效益,助推法律援助工作提质增效。
  
  一是设立机构。建立以司法所牵头,劳务所、工会、妇联、团委、教育中心、派出所为成员单位的法律援助工作小组,形成党员法律援助小分队,加强对上对接,整合资源,统筹推进全镇法律援助工作。
  
  二是建立机制。制定《英林镇法律援助部门联动机制》,明确法律援助条件、范围、联动机制,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通报前期工作情况,及时协调解决工作遇到的问题。建立法律援助部门联动微信群,第一时间共享信息、强化互动。同时在法律援助窗口设置“党员示范岗”,要求党员律师在值班期间佩戴党员徽章、亮身份、做表率,树好党员先锋旗帜。
  
  三是布设站点。设置镇级法律援助站、村级法律援助点、网格法律援助人三级法律援助网络,第一时间接收群众法律援助诉求,第一时间介入,第一时间处置到位。镇级法律援助站,以司法所规范化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完善法律援助工作站软硬件设施,改善办公场所,配齐工作人员,明确工作责任。村级法律援助点,设在党建+邻里中心或党群服务中心,让村民法律咨询不出村。网格法律援助人,要求每个网格确定一名法律援助联系人和一名法律援助明白人。
  
二、探索模式,健全法律援助机制
  
  法律援助,一头连着群众疾苦,一头连着政府关爱,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英林司法所积极探索“法援+”模式,拓宽法援渠道,提升法律援助服务便捷性和服务质量,让更多的人共享法治红利、感受法治温暖。
  
  法律援助+调解。利用英林镇基层治理中心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实体平台,融合法律援助与人民调解两项业务,通过联动转化,推进矛盾纠纷案结事了。对于一些案情涉及面广、需快速息事宁人的法律援助案件,在尊重当事人意见的前提下,将人民调解引入法律援助工作,合理运用人民调解便捷、灵活、成本低的特性,及时化解矛盾。
  
  比如,2024年3月,英林镇城镇更新改造项目,因模板安装拆除事项产生劳资纠纷,涉及农民工204人、金额100万元,工人讨薪心切,寻求法律援助。此时通过诉讼程序会导致“战线”拉长,不利于解决农民工的实际问题。我们启动援调对接,经多方努力,相关款项两天内即转到各农民工账户上。
  
  法律援助+仲裁。以党建+邻里中心为载体,设立“法援+劳动仲裁”服务站,并安排村级法律顾问到服务站为来访咨询群众提供免费的线下“面对面”优质法律咨询服务,为低收入劳动者维权开辟一站式“绿色通道”,实现咨询、援助、仲裁的高效对接,最大限度减少维权成本。
  
  比如,英林镇某美发店前员工范女士因受不了公司严苛的扣钱规定离职,公司不愿支付上班期间工资,范女士身为家庭妇女,需顾家、带小孩,没办法花太多时间在讨薪这件事上,我们积极对接,通过“法律援助+劳动仲裁”服务站受理援助申请、现场开庭,帮其挽回4161.3元损失。
  
  法律援助+公益。英林镇是公益名镇,慈善氛围十分浓厚,仅英林心公益慈善基金会捐款就突破4亿元,我们以英林心公益慈善基金为平台,对于经济困难申请法律援助的来访对象,第一时间介入,核实情况,及时开展临时救助,缓解燃眉之急。
  
三、宣传引导,造浓法律援助氛围
  
  通过线下、线上相结合方式,立体式推进宣传工作,让法律援助工作家喻户晓。线下,按照“一月一主题”开展“法援惠民生”系列品牌宣传活动,明确法律援助申报条件、服务范围、法律援助所需材料、审批流程等内容,比如3月开展“法援惠民生?关爱妇女”活动、5月开展“法援惠民生?关爱残疾人”活动、8月开展“法援惠民生?拥军优属”活动等。
  
  线上,不定期在“XIN”英林和村级微信群推送“法律援助”普法知识,以案释法,以身边事宣传法律援助知识,增强宣传知识的可读性。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