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一品】福田司法所:于未发处止纠纷 在毫末间化矛盾 ——以林长制网格化塑造“林区枫桥”福田版本
来源 :泉州市司法局
时间:2024-10-29 16:06
浏览量:
安溪县福田乡地处龙岩、漳州、泉州三市交界,面积163平方千米,辖丰田林场和福前农场,其中山林草地面积152.4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93.5%。地广人稀,境内林业资源丰富、植被保护完好、生态环境优良,坐拥省级云中山自然保护区,素有“闽南九寨”“东南地区弥足珍贵的物种基因库”“诗画边城”等美誉,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生态乡镇”“省级环境优美乡镇”“绿色乡镇”。
近年来,福田司法所以福田乡林长制网格标准化建设为抓手,积极探索“林区枫桥”福田版本,把调解触角延伸到社会治理末梢,切实做到力量下沉在网格、矛盾化解在网格、社会稳定在网格,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不激化”。2023年以来共调解矛盾纠纷191件,其中涉山林土地纠纷22件,均得到有效化解。
一、党建引领解难点,织牢涉林纠纷联动网
一是党建聚合力。首创乡智汇工作服务站,设立长者议事堂、“两代表一委员”调解室,动员福田乡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和各村(社区)党支部的老党员组建平安志愿者队伍,用“支部建在连上”的方法,整合退休老党员的力量,以“一杯清茶”化解矛盾纠纷,形成人人参与调解的浓厚氛围。
二是多部门共治。成立山林权属和集体林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委员会,进一步整合司法所、派出所、林业站、感德法庭、云中山自然保护区、丰田林场、福前农场的联动联调优势,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为涉林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凝聚强大合力。
三是跨区域合作。福田乡与漳平市芦芝镇、华安县湖林乡接壤,但因为对土地权属的认知分歧,存在道路改扩建等方面争议。近年来,福田乡积极破题,推动三地跨域沟通交流,从三个乡镇名称中各取一字,创设“福芝林”民情茶室,定期坐下来喝喝茶、聊聊天、议议事,深化友谊、化解矛盾。
二、融网进山清盲点,织密涉林纠纷排查网
一是责任立体化,推进纠纷排查。依托福田乡林长制网格化管理体系,精心聘请100 余名护林员和网格员担任兼职调解员,充分发挥“一长两员”的优势,将护林员的巡山护林职能与调解员职能紧密融合,不断深化“巡林+纠纷排查”模式,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调解新格局。在巡林过程中,护林员们以敏锐的洞察力,及时发现潜在的纠纷隐患,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为福田乡的和谐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调解专业化,促进纠纷化解。以综治中心为载体,与林业站、丰田林场、福前农场等加强联动,运用法律、行政、风俗等手段,通过以“讲道理”为主、行政执法为辅,促进涉林纠纷调解。山林权属等复杂纠纷,可联合林业站等先行到纠纷林地现场进行调查、取证,对比核实争议林地的四至边界,为后续化解纠纷提供事实依据,确保调解协议客观、公正。福田司法所曾联合丰田林场连续作战4小时,成功化解了丰都村第五小组村民与丰田林场所聘请的第三方的山林开路导致水渠受污的群体纠纷。
三是会商更优化,强化责任落实。村级网格每月至少召开一次会商会,乡级网格每季度至少举行一次会商会。通过采用“首席把脉+会商模式”,一方面对过往工作进行全面梳理,总结工作经验,发掘其中的亮点与成效,为后续工作提供可借鉴的范例;另一方面,促进不同网格之间充分交流工作经验与方法,实现优势互补、共同进步。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布置下一阶段的工作任务,明确工作方向和目标,确保各项工作高效、有序推进。
三、普法宣传通堵点,织实涉林纠纷化解网
一是以宣为媒提高人民调解“知晓率”。打造全省首座林长制主题公园,把调解标语与园内自然景观巧妙融合。在茶园小径旁设立调解理念标识牌,竹林休息亭中悬挂调解故事展板,还利用古树名木周边空间设置互动体验区供游客参与模拟调解。以寓教于乐之法,实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将“以和为贵”思想深深植入人心,促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群众的自觉行为,既提高知晓率又减少涉林纠纷。
二是以案释法提高人民调解“首选率”。以培养“法律明白人”为抓手,建立集“林长+法律明白人”为一体的“森林卫士”服务团队。引导“法律明白人”充分发挥地缘、亲缘优势帮助做好涉林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他们定期深入林区、村落,运用通俗易懂的话语,向村民阐释发生在身边的涉林典型案例。在村民集中的活动中心、集市开展案例分享会,分析矛盾纠纷起因、处理办法和结果影响,使村民直观感受调解优势,让调解真正成为群众纠纷解决首选,实现“调解一案、普及一法、教育一片”。
三是以训促学提高人民调解“满意率”。时常邀请多方专业人士为护林员和调解员开展培训。县法院与林业局工作人员解读法规政策,村居法律顾问分享法律实务经验,金牌调解员传授调解技巧。培训内容紧扣涉林主题,极具针对性。调解人员通过一次次培训活动,专业素养得到增强,服务水平得以提升,能更妥善处理涉林纠纷,精准对接当事人需求,让当事人满意而归,有效提高了调解工作在群众心中的“满意率”。2023年以来,累计开展业务培训12次,受众达1213人。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