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一品】螺阳司法所:打造法治“微”矩阵 助力营商“优”环境
来源 :泉州市司法局
时间:2024-11-07 10:26
浏览量:
螺阳镇地处惠安县城南郊,是典型的城乡结合部乡镇,常住人口约12万人、外来人口约4万人、企业约500家,经济综合实力和文化建设发展居全县前列,2023年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排名第366位。近年来,螺阳司法所坚持党建引领,主动融入省市县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重要部署,积极构建“平台+品牌+协同”的法治建设微矩阵,探索出一条乡镇基层司法所助推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一、共筑“平台矩阵”,打造服务企业“桥头堡”
积极拓展新形势下法律服务企业工作平台,通过完善提升、拓展新建、延伸布点等综合举措,基本形成“站+中心+点+室”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全镇域的基层公共法律服务平台矩阵。
一是提升建设镇公共法律服务站。打造“窗口化、综合性、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务站,有效结合原有司法所工作职能,从办公场所、功能职责、人员配备、业务范围等进行整合规范,设置对外接待大厅、开设服务窗口,集中受理和解决群众的法律服务事项,实现“3+X”的一体化办公。充分挖掘党代表的先锋示范作用,在站内设置党代表人民调解工作室,以“党建红”引领“司法蓝”。公共法律服务站与镇综治中心、特色调解品牌整合资源、集约服务、深度融合,打造企业、群众诉求解决的“桥头堡”。
二是首创建设镇综治中心。主动参与全县首个镇级综治中心建设——螺阳镇综治中心,该中心建筑面积约1200平方米,围绕综治中心“五联”任务目标(矛盾联调、治安联防、治理联动、问题联治、平安联创),按照规范化建设,设置群众接待厅、矛盾纠纷调解室、视频监控调度室、公共法律服务室、心理疏导室等功能室,整合综治、司法、行政执法、派出所、信访、12345等多部门进驻,有效解决人员配备、场所设备、信息化建设等难点问题。
三是延伸建设园区公共法律服务点。在工业园区设置公共法律服务点,以辖区企业、工人为主要服务对象。设立微型公共法律服务点、调解室,放置《公共法律服务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传折页等宣传资料,为有效引导辖区企业诚信经营、依法管理,全面增强企业的守法意识和劳动者的自我保护意识,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今年来共为企业开展普法活动8场,提供法律咨询56人次,调处矛盾纠纷16起。
四是拓展建设村级公共法律服务室。积极打造“1+25”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务窗口,目前全镇25个村均设置公共法律服务室,每个村均配备了一名专业法律顾问,每月至少到服务的村提供一次现场服务,初步形成“15分钟法律服务圈”,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得到贴心、专业的法律服务。
二、立足“品牌矩阵”,撬动企业纠纷“大调解”
积极探索贴合本地实际的“服企便企、亲商安商”调解新模式,通过打造“小品牌”、创建“小队伍”、搭建“小平台”,撬动“大调解”模式,更好服务辖区企业生产发展。
一是擦亮“惠女+商事”调解品牌。在尾透村设立惠女调解室,由6名惠女组成调解队伍,充分利用惠女柔性的一面,以热心、细心、耐心、公心“四心工作法”化解群众矛盾纠纷,营造了邻里友善、睦邻和谐的村居环境。为助力营商环境建设,惠女调解室的服务触角进一步向商事领域延伸,通过主动走访企业靠前了解企业需求。今年来积极帮助辖区企业化解矛盾纠纷12件,商事调解有了“她力量”。该调解室也成为全省唯一获得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称号的村级妇女组织。
二是提升“物业小区+商事”调解品牌。随着城南新区改造不断推进,物业小区不断增多。螺阳司法所以嘉惠拆迁安置小区为试点,成立物业纠纷调委会,探索推行“三五工作法”,有效化解小区商户矛盾纠纷难题。“三五工作法”即:建立“五项配套措施”、完善“五大工作机制”、探索“五种调解方法”。嘉惠小区物业调委会自成立以来,共调处矛盾纠纷300余件,其中涉及商户纠纷近100件,调处成功率100%。
三是首创“县域鞋业纠纷+商事”调解品牌。在后田村设立惠安县首个经济领域的行业性调解组织。鞋业是螺阳镇主要经济产业之一,仅后田村就有100余家制鞋厂。该鞋业纠纷调委会由村调解主任、多家制鞋厂的负责人组成,主要致力于排查、化解制鞋行业内发生的矛盾纠纷,该调委会为了有效化解劳资纠纷而独创了“榕树调解”方法,赢得了企业经营者和企业员工的好评。调委会成立以来,已及时化解行业内纠纷20余起,增进了企业间的互信,营造共同发展的良好环境。
三、搭建“协同矩阵”,助力营商环境“再升级”
积极构建内、外、上下联动结合的“三联动”机制,凝聚部门合力,推动政企联动高效、衔接顺畅、互动互通。
一是内部联动,有效衔接。深度参与镇综治中心建设运行管理,螺阳司法所所长担任镇综治中心副主任,在综治中心窗口设置人民调解、法律咨询服务窗口,将矛盾纠纷化解职能整合融入镇综治中心,实行矛盾纠纷统一受理分流、横纵双向流转、分级调处负责,今年来中心受理群众法律服务咨询89件。同时,在公共法律服务站设立来访群众接待处,每个工作日安排1名镇科级干部接待来访群众,负责做好来访群众的登记、引导、办理和解释工作,今年来接待群众36人次,做到公共法律服务站与综治中心高度融合。
二是左右联动,广泛衔接。加强与派出所、法庭、金融机构等部门沟通,实现司法、行政、行业和人民调解主体的“一站式”运行,畅通部门的联动衔接,今年来部门联合调处矛盾纠纷13件。例如:根据辖区企业纠纷特点设立打造“金融驿站”,积极探索“调解+金融”服务模式,开展金融法规宣传,对金融矛盾纠纷进行预防、排查、调解、处置,进一步将非法集资、集资诈骗行为等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三是上下联动,立体衔接。村级公共法律服务室通过“村干部-网格员-小组长”完成矛盾纠纷三级排查机制,建立纠纷数据库,对一些简易纠纷,由调解主任统筹小组长、网格员等力量就地化解。村级无法解决的疑难矛盾纠纷,由镇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综治中心联合各部门合力调处,基本实现“难事不上交”,今年来镇、村两级共调处矛盾纠纷325起。依托网格基础信息,邀请辖区民警、律师,以“节日普法+送法上门”的形式,深入企业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从“宽泛式”普法向“菜单式”普法转变,切实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纠纷靠法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