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城区:解码复议为民“方程式”构建法治驱动“新图景”
来源 :鲤城区司法局 时间:2025-07-15 09:34 浏览量:

    鲤城区坚守“依法行政、复议为民”宗旨,构建“机制创新、质效提升、府院联动、多元化解”四位一体的工作体系,相关工作经验被福建省司法厅作为典型做法在全省推广,鲤城区司法局行政复议应诉股近期被司法部评为“全国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工作先进集体”,为泉州市唯一获评单位。近日,相关经验做法被中共泉州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泉州市“三争”办典型引领组主办的《持续深化拓展“三争”行动典型选树专刊》刊发,现予转发,供学习参考。

    创新行政复议“三大模式”。通过创新部门协作+流程管控+责任压实“三融合”办案机制、打造内部管理+中心建设+外部畅通“三组合”管理模式、构建行政机关+专家律师+专职调解员“三协同”外部矩阵,实现部门协作更高效、管理运行更规范、矛盾化解更有力的良好成效。

    创新行政诉讼“诉源治理”模式。依托“行政争议府院协同化解中心”,建立“信息共享、联席会议、联合调解”三大机制,创新“诉前提醒—诉中联动—诉后整改”全流程对接模式,依法高效便捷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

    聚焦民生愁盼、世遗保护、执法监督大局。通过开通涉民生案件办理“绿色通道”、重点化解涉世遗保护行政争议,搭建群众维权坚实平台。坚持“复议纠错”与“执法监督”双轮驱动,综合运用行政复议意见书和专项督察推动依法行政水平提升。

一、以机制创新为引擎,打造公正高效的办案模式

    一是创新部门协作+流程管控+责任压实“三融合”办案机制,夯实制度根基。强化部门协同,建立行政复议机构与行政机关常态化案件会商、信息共享、联合督办制度,推动行政机关从“被动应诉”向“主动协同”转变。压实办案责任,实行行政复议“四流程”审签制。推行“股室牵头、小组负责、集体讨论”模式,对涉民生、涉企业、涉世遗保护等复杂案件实行集体会诊、精准研判。二是打造内部管理+中心建设+外部畅通“三组合”管理模式,提升办案效能。在内部管理上,在全市率先制定《行政复议工作须知及流程图》《行政复议听证制度》《集体讨论制度》等11项配套制度,实现案件办理标准化、规范化。在中心建设上,将行政复议接待窗口嵌入综治中心,变“被动受理”为“主动靠前”,推动行政争议化解端口前移。在外部畅通上,积极推广司法部全国行政复议服务平台、“掌上复议”微信小程序,对主要材料符合受理条件、其他材料不齐全的案件实行“容缺受理、一次性告知、事后补正”服务,积极落实“应收尽收、能收尽收”。自新修订的行政复议法实施以来,办理区直部门行政复议案件223件(其中维持74件、纠错32件),经复议后被诉讼案件实现“零败诉”。三是构建行政机关+专家律师+专职调解员“三协同”外部矩阵,凝聚工作合力。强化行政协同,建立“强研判”机制,主动对接区直行政机关不定期召开行政复议应诉联席会议。深化专业协同,依托区政府法律顾问“智囊团”,建立专家咨询、案例研讨、法律论证制度,累计邀请行业专家、资深律师参与案件讨论80余次,为疑难复杂案件办理提供专业支撑。创新调解协同,引入区级专职调解员、“法律明白人”等力量,实现“专业的人办专业的事”。截至目前,行政复议和解率达26.58%。

二、以府院联动为纽带,筑牢实质化解的法治桥梁

    一是构建府院协同“共同体”。依托“行政争议府院协同化解中心”,与鲤城、丰泽法院签订《行政争议诉源和执源治理合作备忘录》,建立“信息共享、联席会议、联合调解”三大机制,每月交换行政诉讼立案、败诉案件等数据,不定期召开府院联席会议,共同研究涉自然资源、拆违控违等疑难问题。二是打造争议化解“助推器”。创新“诉前提醒—诉中联动—诉后整改”全流程对接模式,开庭前向涉诉单位发送《案源信息提醒函》并抄送分管区领导,截至目前,促成7件行政诉讼案件诉前转复议化解。对可能败诉案件,提前介入指导行政机关主动自纠,累计办理区政府行政应诉案件40件,败诉率0%。三是夯实出庭应诉“代言人”。将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作为法治政府建设“硬指标”,纳入法治政府督察和绩效考核,实行“庭前告知—庭中监督—庭后通报”闭环管理。庭前发送《行政机关负责人开庭告知书》。截至目前,累计提醒负责人出庭119次;庭后定期通报出庭应诉率、败诉率,倒逼责任落实;对未按要求出庭的单位负责人,由鲤城区委依法治区办约谈问责。鲤城区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至今保持100%,排名全市第一,真正实现“告官见官、出庭履职、实质化解”。

三、以人民满意为标尺,践行复议为民的初心使命

    一是聚焦民生“急难愁盼”。针对涉企行政处罚、社保医保、征地补偿等民生案件,开辟“绿色通道”,优先受理、优先审理、优先调解。在杨某诉某局信息公开案中,针对当事人因历史遗留问题长期信访的情况,联合律师、社区调解员多次上门调解,通过“法理情”融合疏导,促成当事人主动撤诉并息访罢诉,实现定分止争。截至目前,累计办理涉民生复议案件85件、涉企案件46件、涉群体性案件25件,筑牢群众维权的“暖心港湾”。二是守护历史“世遗文脉”。作为“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核心区,主动将复议应诉工作融入世遗保护大局,在案件办理中注重平衡保护与发展关系。在林某复议某街道行政强制措施一案,因涉及鲤城古建筑、古大厝资源保护,在动态掌握纠错决定后的履行情况下,经案外调解推动双方损益动态平衡,实现文物保护与群众利益双赢。截至目前,妥善化解涉世遗保护行政争议5件,为古城保护筑牢法治屏障。三是强化执法“监督闭环”。坚持“复议纠错”与“执法监督”双轮驱动,对复议中发现的执法程序不规范、法律适用错误等问题,累计制发《行政复议意见书》7份,加大监督纠错力度。开展“执法专项督察”,区纪委监委、区委依法治区办、区司法局联合开展行政执法“1+X”专项监督检查,抽查投诉举报案件287件,发现问题47条,提出整改建议3项8条,将行政复议“单打独斗”变为与执法监督“联合作战”,推动行政机关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