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城区:“三聚三新”构建“一所一品、百花齐放”发展格局
来源 :鲤城区司法局
时间:2025-07-30 17:49
浏览量:
鲤城区紧紧锚定司法所是基层法治建设主力军的职能定位,以党建引领、守正创新、勇于实践为牵引,通过“三聚三新”,构建“一所一品、百花齐放”的发展格局,真正让“小小司法所、发挥大作用”。2021年以来,连续在四届的全市司法所“强基础、展亮点、创品牌”评述活动中累计荣获2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
一、聚焦职能定位,展现司法行政新作为
1.开启立法民意“直通车”
在开元司法所成立全市首个“政府基层立法联系点”,借助人大代表与联络员的联系互动,拓宽立法意见建议反馈渠道。线下设置实体意见箱,线上在公众号及时发布草案征求意见稿,同时积极深入基层社区、企业等,通过座谈会、实地走访等多种方式,把“开门立法”的理念和征询意见的内容传达给基层群众,从社会“神经末梢”收集立法金点子,及时传递基层群众的声音,确保立法能够真正反映民众的需求和关切,最大限度反映最真实的民众声音。联系点成立以来,共开展立法建议征集座谈会29场次。
2.奏响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协奏曲”
在金龙司法所试点成熟的基础上,在全市率先全面铺开基层司法所协助行政执法协调监督试点工作,推进行政执法协调监督职能向基层延伸。一是主动靠前,动态管理街道行政执法人员,打造“一队一室一会”模式,实现多元联动协同推进。二是探索“伴随式”监督,推广应用“闽执法”平台,“数智”赋能行政执法,以调解推动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三是在全市创新实行司法所行政执法案卷初查机制,推行监督联系卡,建立12345平台信息互通机制,拓展监督渠道,以培训研讨促执法人员履职能力提升。
二、聚焦区情实际,满足社会发展新需求
1.立足世遗保护,护航文化遗产传承
临江司法所立足古城核心,围绕辖区3个世遗点和8个文保单位,传承宋元法治基因,探索“法治护世遗”路径。一是党建引领,让法治基因在古城生根。“1党员+n志愿者”法治网格覆盖世遗核心区,创新融合“庙会普法”,覆盖近百万人次。二是定分止争,用法治智慧解世遗纷争。组建专班攻克宝海庵征迁、中山南路改造等项目中原住民与城市更新世遗保护之间的矛盾,累计服务50余户次;开发“城南无游愁”纠纷调处小程序,快调文旅纠纷。三是共治共享,携法治力量助世遗管理。推动修订居民公约,融世遗保护于日常;根据《“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世界遗产保护管理条例》等法规开展执法监督,提出并推动落实“店外店整治”“燃气安全整治”等4条建议,世遗点周边案件比降约30%。
2.立足著名侨乡,拓展涉侨法律服务
江南街道华侨历史文化浓厚,华侨、归侨、侨眷侨属约占常住人口的30%。司法所紧贴辖区侨情,从涉侨群体入手,建立涉侨(港、澳、台)法律工作站,组建了一支由街道分管侨务的领导、侨联工作人员、公安民警、司法所工作人员、律师组成的专业法律服务队。为侨界群众和涉外主体提供法律咨询、纠纷调解、仲裁对接等“一站式”法律服务,有效破解了涉侨涉外矛盾化解周期长、流程复杂等难题,提升了涉侨法律服务的精准性和高效性,以法治之光护侨益聚侨力暖侨心。
3.立足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健康发展
针对常泰街道车行、汽配聚集的特点,着眼汽车消费市场蓬勃发展带来的汽车消费纠纷增长趋势,以及汽车消费纠纷涉及主体多元、技术认定复杂、责任界定模糊等因素,导致处理周期长、维权成本高问题。司法所因势破题,牵头成立“鲤城区汽车消费纠纷快速处理中心”,联动商务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对接45家汽车4S店,推动实现部门间信息共享、协同联动,主动靠前服务、公正调解,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进一步降低维权成本,让消费者和车企都能感受到法治的力量和温度,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三、聚焦基层治理,回应群众法治新期待
1.打造巡回调解品牌
浮桥司法所成立“三所联调”中心,探索建立了以“三所联调”为基础,联动一支“两代表一委员”巡回调解队,引入各行各业等N种调解元素共同参与的“3+1+N”联动联调工作机制。实行“中心常驻+巡回流动”相结合的解纷工作模式,建立了以“三所联调”中心为圆心,以社区网格为半径,以服务群众为“周长”的“巡回调解辐射圈”。近年来,累计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296件,涉及调解协议金额2700余万元,经验做法被《人民法制》《福建法治报》等主流媒体报道,并在省司法厅《千所万会大调解》专题节目中展播。
2.打造老兵调解品牌
鲤中司法所整合街道资源,挑选7名退役老兵+3名专职调解员组建一支实干型老兵调解队伍,发扬老兵“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优良传统,以老兵“退伍不褪色,退役不褪志,离军不离党”的情怀投身古城保护,非遗传承,创新“世遗枫桥”老兵调解,贡献守护古城老兵力量。自“老兵调解”工作室成立以来,已成功调解矛盾纠纷420余件,其中不乏如国家级文物施琅故居内部析产、集体欠薪等重大纠纷,涉及金额累计超过597万元,群众的满意度100%。
3.打造家事调解品牌
在家事调解基础上延伸“司法+妇联”多元解纷新模式。借助鲤城区妇女援助中心海滨工作站,打造集矛盾排查、纠纷化解、心理咨询、法律援助、困难帮扶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深化司法所、调委会、综治中心、派出所、法院、律所“六方联动”作用,进一步拓宽纠纷解决渠道,积极动员平安志愿者、保安员、物业工作者、楼组长等群防群治力量,及时调处各类隐性矛盾。近年来共调处婚姻家庭纠纷155件、邻里纠纷1421件,调解成1571功件,调解成功率达99.7%;组织开展交流培训、普法讲座25场次。
下一步,鲤城区将以更高标准和更严要求持续深化巩固现有司法所品牌成果,展现新时期司法行政机关新担当新作为,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注入强劲法治动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