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小司”出圈记——鲤城区普法品牌的创新路径
来源 :鲤城区司法局
时间:2025-08-22 17:04
浏览量:
鲤城区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打造“鲤小司”普法品牌,通过IP赋能、剧场破圈、活动深耕、路线串联,解锁普法“流量密码”,全面提升公民法治素养。
塑造鲜明的IP形象——让普法“活”起来
为了让普法理念深入人心,以“鲤小司”这一生动活泼的形象作为品牌的核心IP。她以与法律文化紧密相关的中国古代神兽獬豸(能辨是非曲直,象征司法清平公正)为原型,融入海浪、刺桐花、鲤鱼等世遗泉州元素设计而成。IP形象的设计既注重亲和力,又兼具识别度,使“鲤小司”成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形象大使”。借助8个“鲤小司”系列形象,使“鲤小司”深入校园、社区、互联网等多个平台,从而打下坚实的品牌基础。
打造多元的普法剧场——让法律“演”出来
利用自身专业优势,通过自编、自导、自演,将法律知识融入到寓教于乐的故事中,打造了“鲤小司”普法微剧场。目前已推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泉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等以案释法系列普法微视频26期,让宣传形式“生动鲜活”,宣传内容“入耳入脑”,取得了不错的社会效果。同时,利用微信公众号、LED等媒体渠道,把普法微视频进行推送,扩大影响力。
组织丰富的普法活动——让服务“沉”下去
围绕不同的法律主题和受众群体,开展了一系列“鲤小司”普法专场活动。如“防范校园欺凌”“法治相伴青春路 预防犯罪护少年”“法护世遗 德润民心”“民法典进机关 蒲公英在普法”等,针对不同群体,提供定制化的普法内容,让法治宣传更加精准,更能满足公众的实际需求。
布局科学的普法路线——让学法“潮”起来
借力“世遗古城”火爆的东风,探索开辟“法治+世遗”模式,文旅融合,将“鲤小司”普法驿站与世界遗产点开元寺、南外宗正司遗址,廉洁文化地标“古巷清风·三朝巷”串联成线,让游客和居民在游览古城的过程中,可以随时驻足观看普法宣传资料、参与互动活动。
“鲤小司”普法品牌通过形象破壁、内容破圈、场景破维,实现了普法从“被动接收”到“主动参与”的转变。下阶段,鲤城区将持续丰富IP内容,深化剧场制作,不断丰富普法活动形式,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普法格局,让法治成为群众身边可触可感的“生活指南”。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