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优争先争效丨泉州市推进司法所品牌创建 全力打通基层法治建设“最后一公里”
来源 :泉州市司法局
时间:2024-12-24 17:01
浏览量:
近日
由中共泉州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泉州市“三争”办典型引领组创办的
《深化拓展“三争”行动典型选树专刊》刊载
泉州市司法局司法所品牌创建的经验做法
一起来看看~
①全方位夯实基层法治建设基础,在全省首推司法所“强基础、展亮点、创品牌”五年行动,将司法所规范化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创新“品牌所与后进所互动带动”“品牌所与创建所互查互促”“沿海所与山区所互评互学”等“三互”联动工作机制,全力推进司法所建设提质升级。
②全链条构建基层依法治理体系,建立司法所长列席乡镇(街道)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在全省率先出台行政执法投诉处理规定、行政裁决程序规定等,探索试行司法所参与乡镇执法案卷初查,推动公共法律服务向基层延伸。
③全领域优化公共法律服务供给,设立基层便民法律服务站点,在全省首创“掌上公共法律服务平台”、首创行政诉讼法律援助跨县域协作,造浓群众遇事找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氛围。
一、打造“品牌提优+强基扩中+补短托底”系统工程,夯实基层法治建设基础
一是以品牌化创建引领司法所“提优”工程
在全省首创司法所“强基础、展亮点、创品牌”五年行动,围绕公共法律服务、基层依法治理、社区矫正管理、行政执法监督等核心业务,结合资源禀赋、业务专长、当地特色、群众需求等,在全市优质司法所中优中选优、精益求精打造品牌所。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品牌司法所创建率达38%,2个司法所获“全国模范司法所”称号,相关创建做法获司法部宣传推介。
二是以规范化建设扩容司法所“强基”工程
将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纳入全面依法治市、平安建设考核,与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评选挂钩,聚焦队伍建设正规化、科技管理信息化、业务工作规范化、硬件设施标准化、经费保障制度化、服务大局优质化等要求,制定出台评定办法、标识规范、管理工作制度规范等,进一步推动司法所规范化精细化建设。活动开展以来,全市163个司法所实现规范化建设“全达标”。
三是以清单化督建补短司法所“托底”工程
创新“品牌所与后进所互动带动”“品牌所与创建所互查互促”“沿海所与山区所互评互学”等“三互”联动工作机制,深入开展司法所“查问题、补短板”等活动,制定“一所一策”创建方案,因所施策、精准指导、整体推进。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共投入1800多万元推进司法所与公共法律服务站一体建设,协调推动政法专项编制下沉司法所,有力补齐部分司法所基础设施、人才配置短板。
二、发挥“法制审核+执法监督+维护稳定”多元作用,提高基层依法治理能力
一是当好基层决策“参谋员”
指导建立司法所长列席乡镇(街道)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就重大行政决策、行政规范性文件等提出法律意见;用好乡镇(街道)党政机关法律顾问全覆盖成果,对重大行政决策、重要合同签订等开展法律论证。截至目前,司法所参与审核基层党委、政府规范性文件200余件,指导制定村规民约2300余件,提供法律意见建议近1800条,参与重大村务决策456次。
二是当好基层执法“监督员”
在全省率先出台行政执法投诉处理规定、行政裁决程序规定及相关配套制度等,督促行政执法人员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强化乡镇执法队伍建设,组织行政执法资格考试并发放执法证1700多本,为基层执法注入新生力量。探索试行司法所参与乡镇执法案卷初查,今年来累计参与评查案卷120余件,推进基层依法行政、依法决策。
三是当好基层稳定“防护员”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聘用专职人民调解员917名、兼职8644名。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化解矛盾风险、维护社会稳定”专项行动,司法所指导人民调解组织年调解案件5万多件、调解成功率99%,常年居全省前列,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坚持规范监管和教育帮扶并行,建成社区矫正教育基地81个、就业基地58个和安置帮教基地108个,为特殊人员提供各类职业技能培训,促进融入社会,减少和预防重新犯罪。
三、优化“汇集民智+便利民众+惠及民生”供给模式,增强群众法治获得感
一是建好基层便民法律服务站点
依托司法所及其公共法律服务站,设立立法民意收集点、公证咨询联络点、法律援助咨询代办点、行政执法意见收集点等基层便民法律服务站点353个,收集立法建议520多条、行政执法意见357条,为我市出台地方性法规提供民智民意支撑。
二是创建全天候公共法律服务平台
建成覆盖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年均提供法律服务超3万件次;在全省首创“掌上公共法律服务平台”,组织1143名律师入驻提供线上法律咨询,开通“12348”热线“7×24小时”全天候律师服务,今年来解答群众咨询7万多人次,数量位居全省前三,有效破解基层法律服务资源分布不均等难题。我市在全省“148”公共法律服务品牌创建工作推进会上作典型发言。
三是创新基层法律服务模式
以司法所为基础平台,在全省首创行政诉讼法律援助跨县域协作,部署推广远程视频公证,免去群众跨域申请法律援助、办理公证事项的奔波之苦,活动开展以来办理法律援助案件5.88万件、挽回经济损失约4.89亿元,数量位居全省第二。引导司法所投身全市物业管理提升“大会战”,村居法律顾问为小区业委会及物业服务企业提供法律意见建议221次、配合妥善处理拖欠物业费纠纷121件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