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五”普法丨法韵漫刺桐!泉州“八五”普法交出硬核答卷
来源 :泉州市司法局 时间:2025-10-13 11:40 浏览量:
 
  世遗古桥畔聆听法治故事,闽南乡音里习得维权妙招,商圈街角处邂逅“蒲公英”送法身影。“八五”普法期间,泉州将把法治“种子”播撒进刺桐城的每个角落,用文化赓续法治基因,以“接地气、有新意、暖人心”的方式,让普法“活”起来、“暖”起来、“潮”起来,打造出一张既饱含“海丝韵味”又充满“市井烟火”的普法“泉州名片”。
  
一、高位领航:奏响普法“大合唱”
  
  泉州将普法列为“一把手工程”,用“头雁效应”激活普法全局动能。建立领导干部学法清单制度,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新法研讨、政府常务会议专题学法、国家工作人员旁听庭审成为“固定动作”,971名党政机关法律顾问实现年度考核“全覆盖”,推动普法“软任务”变为“硬指标”。打造“刺桐新声——新法面对面”与《普法日历》两大特色普法项目,推动“谁执法谁普法”落到实处。截至目前,累计开展“新法面对面”20场、《普法日历》15期,线上线下收听收看超200万人次。创新推出“‘泉’来学法”栏目,精心打造53期“蒲公英满天星在行动”图文动漫,把生硬法条转化为生动法治故事,让普法模式从“灌输式”升级为“浸润式”。
  
二、精准滴灌:法治服务“贴民心”
  
  告别“大水漫灌”式普法,泉州针对不同群体定制“专属法治礼包”,精准对接需求痛点。面向青少年,1718名“法治副校长”常态化进校园开展授课,通过“法治飞行棋”掷出法律知识点、“童话法庭”让孩子化身“小法官”断案等趣味形式普及法律。晋江市在全省率先设立7020名“学生法治委员”,南安市编写的《我的青春法则》入选全国“法治进校园”推荐图书。面向企业,开展“千人进万企·送法护企促发展”行动,为七匹狼、恒安等企业提供“法治体检”,编发《企业法律风险防范62则》,为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面向群众,组织“三官一律”进小区,梳理32类民生热点问题汇编成册,将专业“法言法语”转化为通俗“家常话”。面向游客,“蒲公英”普法志愿者化身文旅法治向导,在开元寺、蟳埔村等热门景点为游客送上“法治伴手礼”。全市累计开展宪法、民法典等专项普法活动1.5万余场次,让法治声音传遍城乡每个角落。
  
三、守正创新:地域特色“亮品牌”
  
  泉州深挖闽南文化、世遗元素价值,让普法既有“法治底蕴”又具“乡土风情”。在真武庙、文庙等世遗点举办宪法宣传周活动,在中心市区开展“民法‘典’亮夜空”灯光秀,将城市夜空打造成“法治画布”;建成全国法院系统首家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展馆、“法映刺桐”宋元法律文化展馆,让群众在参观中“解锁”法治知识。以簪花围蟳埔女为原型打造“普法少女小渔”IP,推出系列文创产品、表情包,成为市民身边的“法治代言人”。鲤城区用漆线雕、糖画演绎法治故事,安溪县把禁毒知识融入高甲戏唱词,惠安县“讲古仙”用闽南语“答嘴鼓”说反诈,让非遗与法治碰撞出“奇妙火花”。目前,全市已建成县级以上法治文化阵地99个、法治公园长廊1045个,2.3万名“蒲公英”志愿者化身“法治宣传员”“矛盾调解员”,让法治融入城市日常烟火气。
  
四、普治并举:基层治理“见实效”
  
  普法的最终目标,是让法治成为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金钥匙”。泉州深入实施“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2.75万名“法律明白人”活跃在村居一线;17个国家级、103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树立基层治理“样板”。在全省首创305个“农业普法超市”,覆盖全部涉农县(市、区),实现“赶集问法、办事依法”。全市“一村一法律顾问”配备率达100%,台商区将网格员纳入普法队伍,开设24小时在线咨询,10分钟内响应群众诉求,真正打通法治服务“最后一公里”。永春县岵山司法所“桃源蒲公英”案例,成为全省唯一获评“蒲公英”普法创新案例的基层司法所。
  
  如今的泉州,法治不再是“纸上条文”,而是校园里的欢声笑语、企业发展的安心底气、景区游览的踏实放心。4个单位、3名个人获评全国“八五”普法中期表现突出单位和个人,泉州普法工作多次获国家级、省级平台点赞。未来,这座千年古城还将继续以“泉州模式”讲好法治故事,让法韵常伴刺桐花香!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