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您走进晋江市法律援助中心,扑面而来的一块块荣誉牌匾、一面面锦旗映入眼帘:“全国法律援助工作先进集体”、“省级青年文明号”、“泉州市三八红旗手”、“泉州市农民工法律援助品牌建设示范点”、“泉州市第八届文明行业创建活动示范点”、“青年五四奖章集体”、“敬老文明号”等等彰显着晋江市法律援助中心多年来的工作成效。引人注目的数十面锦旗彷佛在讲述着晋江市法律援助中心诸多的“一心为民”的感人故事。
等候区脸上带着忧虑的群众,窗口前满意而笑的群众,此起彼伏的电话铃声,耐心专业的法律解答声,构成了晋江市法律援助中心一幅繁忙有序的办公情景画。“虽然很忙,上班就像陀螺转个不停,但看到通过我们的法律援助,群众的法律诉求得到满足,他们的权益得到维护,也不觉得累了”,这就是在窗口的法律援助工作人员的朴素话语。年复一日,晋江市法律援助中心始终握着法律之剑,担当着群众的护法使者,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近五年来,中心共受理案件7000多件,位居泉州第一。
构建三级联动,线上线下立体服务
如何让不同困难群体快捷方便地得到法律援助?晋江市法律援助中心在各级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勇于担当、敢于创新,努力打造三级服务网络,构建了市镇村三级线上、线下立体式法律援助服务模式。现全市共有镇级法律援助工作站19个、村级联络点395个、联络员411名,形成以市法律援助中心为主体,各镇(街道)法律援助工作站为支柱,各村(社区)法律援助工作联系点为基础的法律援助服务三级网络体系,实现法律援助全区域全覆盖。同时借助科技的力量搭建法律援助信息平台,让法律援助真正走进千家万户,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查询、了解法律援助的基本知识,并在网上进行咨询、申请,真正实现“零距离”法律援助。
信息平台刚开通,池店镇新店村法律援助联络员在入户宣传时,得知来自江西的农民工樊某被当地一家高频设备厂家拖欠工资5万多元。因该厂没有营业执照,劳动部门无法受理樊某的投诉。为帮助樊某讨回工资,联络员当即帮助他在法律援助信息平台录入申请信息,市法律援助中心当即为其指派律师。在与该厂老板协商无果后,承办律师帮助樊某向法院提起诉讼。在法院主持下,双方达成调解协议,樊某顺利拿到被拖欠工资。樊某拿到工资后,制作了一面书写“捍卫正义、维护公平”的锦旗送到中心。收到锦旗后,我们深感到肩膀上承担的责任重大,更加树立了为民维权的决心和信心。
而樊某只是众多受益者之一,随着“互联网+”法律援助覆盖面不断扩大,受益群体也不断延伸。据统计,自平台开通以来,共计有2000多人次通过平台得到了法律援助。“互联网+”法律援助、平台保护“N”个群体,我们的这一做法得到司法部、省司法厅的多次肯定,广大群众纷纷点赞。
推进横向联动,输血造血双重拓展
法律援助不但向基层延伸,也推进横向联动,并在援助功能上向输血造血双重拓展。以法律援助中心为基点,在市人武部、团市委、总工会、法院、检察院、看守所、退役军人事务局、残联、妇联、老龄委、计生协会、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等单位设立行业援助站,在镇(街道)、村(社区)设立相应的法律援助站及联络员。目前,中心共有426个援助站点、473名联络员,形成一朵全市法律援助“蒲公英”。
2021年1月,中心驻晋江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工作站接到了一起31名女教师被“燕园幼儿园”拖欠工资的集体案件,31名女教师本向晋江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申请仲裁,但因“燕园幼儿园”未向市场监督部门申办营业执照,不能申请仲裁,只能到法院立案起诉。工作站工作人员当场指导31名女教师申请法律援助,并将该案件及时报告晋江市法律援助中心。因案件涉及人员较多,影响较大,中心高度重视,经过认真分析研讨,精准指派富有此类案件处理经验的律师办理,并及时通报市妇联全程跟踪案件进展,积极协调法院依法从快立案,建议法院联合开展审前调解,同时主动联系幼儿园实际负责人并向其阐述法律利害关系,做通当事人的思想工作。仅仅在立案后3天,在中心和法院的共同努力下,本案达成调解,31名女教师的权益得到有效维护。她们心中充满感激集体送了书写“爱心援助、情满心间”的牌匾给中心。只是正常的履行职责,却能得到群众的一致认可,我们深深为自己是一名法律援助人而感到自豪。
市法律援助中心主动对接各行各业,并联合他们向基层延伸,通过联动激活各行各业神经末梢,使法律援助迸发出活活生机。比如,与司法救助、慈善、残联、市场人力等单位合作,帮助救助人解危救困,帮助就业,全力向解决输血与造血并重的方向迈进,从根本上解决救助人的困难,不流于形式,更重于实际。
2018年7月,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在回访时了解到,受援人安某在为施某提供劳务时发生事故,导致脊髓损伤伴完全性截瘫,属一级伤残。在援助律师的帮助下,法院判决施某赔偿安某残疾赔偿金等622649.41元。判决生效后,因施某无力支付赔偿金等原因,法院没有执行到任何款项。原是家庭顶梁柱的安某,因事故瘫痪在床,又无法获得赔偿金,生活变得十分困难。面对此情况,中心立即为受援人安某申请司法救助5万元,以解其燃眉之急。事后,安某的家人特地来到中心,握着法援工作人员的手激动地说:“你们法律援助,帮的不单单是诉讼,还贯穿到最终结果,这已不仅仅是法律援助,这是生命援助!”朴实的话语,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肩膀上的担子从无形到有形,责任感和使命感再一次充盈起来。
提升创新能力,应援优援贴心百姓
针对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低收入家庭、军人军属等特定人群,以及有家暴倾向的婚姻家庭纠纷案件中的女性受援人,我们做到有需必援、能援尽援、能援优援。长期开展农民工法律援助特色服务,全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用工环境,对民营企业农民工和困难员工法律援助案件优先受理、审查和指派。2018年,晋江市法律援助中心被评为泉州市农民工法律援助品牌建设示范点。
2017年8月,一位老人来到晋江市法律援助中心,称其女儿施某患有精神疾病,后经人介绍与张某相识,2009年1月,双方登记结婚,并于婚后生育一子;儿子出生后,双方常因家庭琐事发生争吵,丈夫屡次对妻子实施家庭暴力,导致妻子精神疾病发作、加重,导致婚姻破裂。得知此情况后,中心感到案件难度大,因为受援助人系精神疾病患者,无法直接参与诉讼,且其自身疾病尚未痊愈,依法不允许与他人结婚并生育子女,这给诉讼带来很大困难。经过多方权衡,中心指派有处理同类案件经验、责任性强的女律师办理此案。第二天,律师当即与受援助人及其母亲会见,详细了解案件情况,并做了大量而充足的准备,制定了相应的诉讼策略,变更其母亲为第一监护人,由其母代为提起诉讼,正式启动案件程序。同时在庭审上为当事人免于支付抚养费问题,提供多个国内案例,积极辩护,最终,法院采纳援助律师代理意见,判决离婚,施某免于支付抚养费。
作为精神疾病的当事人的法律权益得到保护,避免受到不法侵害。事后,当事人母亲紧紧握住中心工作人员的双手,激动不已连声说感谢。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只要大家齐心协办、迎难而上,办法总会比困难多。这个案件的妥善解决更坚定了我们做好法律援助工作的信心。
狠抓队伍建设,锤炼过硬本领
“温故而知新”,为让受援群众得到高效、优质的法律服务,中心对工作人员、镇(街道)、村(社区)联络员进行不定期培训,使中心工作人员、联络员进一步掌握法律援助相关知识,更好地引导和帮助需要法律援助的困难群众申请援助。为了更加高效运转,中心重新修订工作职责、审批权限、工作程序、建设标准,并建立相应制度,让工作运行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同时印发了《法律援助人员承办法律援助案件暂行规定》,从律师值班、受理案件、指派、提卷、办案、归档、补贴等方面细化要求,精化标准,使法律援助每个阶段、每项工作都有章可循、有序可依。首问责任制、全员培训制、旁听制、件件回访制、责任跟踪监督制、季度通报等工作的落实到位,特别是季度通报制,使援助案件的各个环节在阳光下得以规范,办案质量、服务质量在监督下得以提升,营造更多社会关注的氛围。中心的精气神得到进一步提升,工作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强化便民措施,实实在在为民服务
我们坚信“服务于情、满意在心”,每个来申请法律援助的群众,都是需要帮助的“家人”,因此我们全力打造“温馨家庭氛围”。
一是着力加强便民场地建设,建设了接待大厅,配备了便民饮水机等设备,在醒目位置设立便民指示牌、公示栏,列明法律援助条件、申请程序、监督投诉电话等基本内容,让群众一到中心就对援助的流程心中有数。同时完善无障碍配套服务设施,为残疾人、老年人等提供方便。二是广泛运用“12348”法律服务电话、微信、手机、网站等咨询服务平台,为群众提供一个可随身携带的咨询服务终端。以政府购买方式引入专业律师参与法律咨询,规范服务流程和标准,提高咨询服务质量。引导法律援助人员在提供法律咨询的同时开展法治宣传和公共法律教育,帮助群众依法表达合理诉求。近五年,通过“12348”电话解答的咨询数达7410件;三是始终以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为己任,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在规范管理基础上,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便民活动,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加强法律援助窗口作风建设,强化服务意识,通过“递一杯热水、送一个笑脸,说一句您好”的“三个一”服务标准,让群众一来法律援助中心,就感受到我们热情的服务和帮助,平静他们焦虑不安的心情。同时以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为契机,主动向到中心咨询的群众发放包括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服务效率等内容的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评议表,自觉接受群众的评议和监督,使法律援助窗口成为政府放心、群众满意、社会依赖的便民、利民、为民场所。
法律援助,我们高举的是法律正义之剑,捍卫的是群众的合法权益。我们赋予法律援助新的内涵和使命,它不是冰冷的审批程序,不是固定不变的工作流程,是充满人性化、温情化的法律帮助;援助的不仅仅是案件,更是感情;维护的不仅仅是权益,更是温暖。我们深深为自己是一名法律援助人而自豪,而我们只是司法行政大家庭的一个缩影。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努力让人民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这正是晋江市法律援助中心每个工作人员的初心,公正司法,一心为民!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