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群众办实事】阳光司法照亮群众心坎——泉州市泉港区构建行政复议工作新格局
来源 :泉州公共法律服务 时间:2021-09-30 15:47 浏览量:

  近年来,泉港区高度重视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将习近平总书记“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的要求落到实处,先行先试,建立了全省首个行政争议调解中心,积极探索行政复议+行政争议调解“全程全域、多元解纷”工作机制,将行政争议调解模式融入行政复议案件办理前、办理中、办理后全过程,扎实推进诉源治理,最大限度满足群众的司法新需求。

省高院吴偕林院长等领导莅临泉港区行政争议调解中心调研指导

    2018年5月以来,泉港区收到行政复议申请24件,87.5%的案件在行政复议程序中“案结事了”,其中通过调解自愿撤回申请的占案件总数的16.7%。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行政争议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逐步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工作新模式。

  一站服务实现争议“站”内平息

  泉港区设立区行政争议调解中心,全区7个镇(街道)均设立分中心和调解室,同时在区行政服务中心设立受理窗口,在区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公安分局等8个单位成立行政调解委员会,实现“1+N”调解平台全域覆盖,构建一窗受理、多方办理“大调解”模式,涉诉群众只需到最近调解分中心或受理窗口即可申请各领域事项调解。

   接待行政复议当事人,通过说法释理化解纠纷

  泉港区行政争议调解中心和各分中心都派驻了金牌调解员,以专业化的服务引导群众通过申请调解方式合理表达诉求。并选派通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取得公职律师证书的年轻干部从事行政复议工作并学习调解业务,努力提高行政复议案件调解化解水平,推动行政争议实质性妥善化解,达到案结事了人和的多赢效果。

  泉港区掌上公共法律服务微信公号平台上开设了全省首家运行网上行政复议、人民调解申请模块,建立区、镇、村三级在线调解协作机制,在政府门户网站上公布《行政复议指南》,进一步打造数据互通、资源共享的“互联网+”公共法律云服务网络,实现“不出门、不线下、不聚集”照样可以化解行政争议。

  从源介入推动纠纷“源”头化解

  泉港区坚持将调解贯穿于接待、立案、审理等各个环节,加大行政复议调解力度。

  全市行政争议调解工作现场会在我区召开,会议确定在全市推广行政争议调解“泉港模式”

  泉港区行政争议调解中心和各分中心建立首问负责制,主动受理或提前介入项目行政争议纠纷,行政争议当事人可就近到所在镇(街道)调解分中心申请调解,在3个工作日内安排专业调解人员进行调解,最大限度地为行政纠纷当事人提供高效便捷的调解途径。

  泉港区创新矛盾纠纷“源头化解、诉调对接、判后和解”的全程调解机制。行政相对人不服行政行为、提起行政复议或诉讼的,可随时申请调解,涉诉群众问题得到及时解决,改善因不满行政复议或诉讼而非法上访的现象。今年7月,泉港区司法局对陈某投诉举报处理决定不服提起行政复议一案开展化解工作。通过调解人员用“情”开导,复议人员用“法”分析,检察人员用“理”引导,当事人撤回了行政复议申请。

  泉港区成立行政复议咨询委员会,设立行政复议接待室,制定完善行政复议工作流程图等相关制度,公示行政复议案件办理流程,不断推进行政复议工作规范化、标准化。针对具体行政行为明显错误的,复议工作人员协调行政机关对具体行政行为主动纠错,促成申请人自愿撤回行政复议申请。对于达成和解并形成行政争议调解文书的行政复议案件,积极督促双方当事人尽快履责,实现定纷止争、案结事了,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满意率。

  泉港区联合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等4所高校法学院成立法治政府协同创新研究基地,形成了《“两违”治理行政执法规范化操作指引》等标准,倒逼行政部门规范行政行为。强化规范性文件常规清理机制,及时纠正修改不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文件30份,并废止或宣布失效规范性文件134份,为部门执法依据提供政策保障。

  网格管理力促问题“格”中解决

  泉港区建立25个职能部门和7个镇(街道)联动参与的行政争议调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实行部门分领域、镇村管辖区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在网格内主动化解“复议诉讼”、消解“信访怨气”。2018年以来,泉港区区共组织专题座谈会15场次,提出涉及争议调解建议20项,有力确保安控区征迁、重点项目建设等涉及面广、社会关注的矛盾纠纷化解早平息、早办结。

  省司法厅领导调研行政争议调解中心运行模式

  由10名厦门大学、华侨大学等高校法学专家和14名区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干部、人民调解员、仲裁员、律师组建行政纠纷调解“人才库”。“人才库”积极发挥专家团、特邀调解员的公信力和“知民情”优势,营造公平、公正、专业的调解环境,最大限度维护群众利益。

  泉港区融合提升南埔镇“调解超市”、涂岭镇“三所联动、三室联调”等经验做法,对涉及土地征收、房屋拆迁等矛盾尖锐、案情复杂、牵涉面广、政策性强的行政纠纷进行“把脉问诊”,借助专业优势研究化解行政争议的有效途径,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满意度。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