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抓三推动 法雨润茶乡——安溪县加强法治宣传教育 助推乡村振兴
来源 :泉州市公共法律服务 时间:2021-12-15 11:38 浏览量:

  12月4日,“福建省乡村振兴热度指数”在福州正式发布。其中,安溪县在2021年福建省乡村振兴热度指数“反响度”位列全省第一。

  近年来,安溪县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高质量、高标准实施普法规划,构建“三抓三推动”法治宣传工作格局,公民的法律法规知晓度、法治实践参与度明显提升,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为推进乡村振兴创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农村基层治理出现了“五多五少”的新局面,即:学法守法的多了,寻衅滋事的少了;邻里和睦的多了,矛盾纠纷的少了;遇事找法的多了,无理取闹的少了;化解矛盾靠法的多了,私了解决问题的少了;谈发展找项目的多了,发牢骚讲怪话的少了。

  抓普法责任落实 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抓领导、领导抓”的普法工作机制,党政主要负责人严格落实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认真履行普法领导责任,把普法工作纳入法治建设总体部署,定期听取汇报,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加强考核评价。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把普法工作纳入年度绩效、平安建设、文明创建等考评内容。县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每年组织对普法工作进行全面考核,表彰先进,鞭策后进,推动工作。

  加强经费保障。把普法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七五”普法期间,全县投入普法经费850多万元,为普法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财力保障。

  抓普法阵地建设。按照“主题突出、特色鲜明、遍地开花”的思路,因地制宜推进县、乡、村三级法治文化阵地建设。

  县级阵地主题突出。在城区湾美社区创建4000多平方米的大型宪法主题公园;在建安社区创建禁毒法治宣传广场;在慈山农中创建全县中小学生诚信教育实践基地;在2个工业园区建设外来员工法治教育基地。

  乡镇阵地特色鲜明。各乡镇按照“一镇一品”模式,加大投入建设法治文化阵地。湖头镇依托尚大公园,把家风家训传统文化与法律元素有机融合,建设市民法治文化公园;城厢镇建设“初心公园”,加强党章党规党纪宣传教育;魁斗镇以展示法治名人名言的方式,建设法治文化长廊。长卿、尚卿、官桥、感德等其他乡镇建成各具特色的法治文化阵地。

  村居阵地遍地开花。推行农村普法教育“六个一”措施,即:设立一处法治宣传栏、有一所法治学校、有一支法治宣传队、有一套法治图书、有一间宣传法治的有线广播室、每月给村民上一堂法治课,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使广大农村居民抬头见法、随地学法,随时接受法治熏陶。

  抓普法队伍培育健全完善普法工作网络

  加强县、乡、村、村民小组各层级普法力量,构建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普法宣传网络,确保农村法治宣传教育有人抓、抓得好。

  组建普法宣传志愿队伍。全县成立了9支普法讲师团,经常性深入基层农村和田间地头,举办法治讲座,提供法律咨询,送法进村入户,以接地气的方式和语言开展普法宣传。

  落实村居法律顾问制度。实现“一村一法律顾问”全覆盖,开展法律顾问示范点创建,推进法律服务“五在场”工作,在完善村规民约、重大村务决策、化解矛盾纠纷等法律服务中开展普法宣传。

  培育农村“法律明白人”。大力实施乡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到2021年底全县共推荐遴选培育“法律明白人”4067名、“法治带头人”2250名。“法律明白人”队伍在学习宣传党的农村方针政策和宪法、民法典等法律法规,以及与“三农”有关法律知识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推动普法工作向精准发力 普法需求更精准

  运用大数据,多渠道多领域采集不同群体的学法需求信息,分门别类建立普法对象数据库。针对不同阶段、不同群体的需求开展普法宣传,提高普法服务的精准度。例如,在龙涓乡发生输入性疫情期间,通过印发宣传海报、制作闽南语普法短视频和在有线电视栏目上发布案例、律师释法等形式,开展“疫情防控,法治同行”系列普法宣传,满足广大群众的防疫法律知识需求,有力助推疫情防控。

  普法内容更精准。在广泛深入开展宪法、民法典宣传教育基础上,把与“三农”密切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作为农村法治宣传重点内容。如,选举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妇女权益保障法、食品安全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有关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法律法规。如,农业法、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种子法、森林法等与保护农民财产所有权和生产经营权、保障农业生产有关的法律法规。又如,刑法、刑诉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安管理处罚法、信访条例等有关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方面的法律法规。

  普法渠道更精准。完善基层法治文化公共设施,依托法治文化阵地常态化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利用12348法律服务平台和有线电视村村通、农家书屋等工程,拓展和畅通“线上线下相结合”普法宣传渠道;推动公共普法资源共建共享,探索法治宣传服务多元供给模式,促进政府供给和社会供给的良性互补。

  推动普法工作向基层延伸。坚持“五个进农村”,打通农村普法宣传“最后一公里”。

  法律常识进农村。县普法办先后编印《宪法》《民法典》《农村法治宝典》《诚信安溪》《扫黑除恶》《防范治理缅北涉赌诈暨非法出入境违法犯罪》《禁毒》《反邪教》等宣传材料30余万份,分发到各村各户。

  法治文艺进农村。举办“宪法宣传周”“民法典宣传月”“平安建设”“诚信安溪”等主题文艺晚会,以歌舞、戏曲、小品、相声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法治宣传,寓教于乐。

  法律咨询进农村。组织律师、法律援助、公证等工作人员和法治宣传志愿者队伍,到法治公园、集镇和乡村,针对群众日常生活遇到的具体问题,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咨询活动,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和答疑释惑。

  以案释法进农村。县普法办从防范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禁毒、扫黑除恶、打击拐卖妇女儿童、森林防火、预防青少年犯罪、反邪教、打击侵财犯罪等方面,收集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制作成法治宣传海报和图片展板,深入乡镇村居进行巡回展出,由法律工作者现场讲解、以案释法,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

  媒体宣传进农村。在县有线电视台、电台、安溪报等媒体开设《法治前沿》《法治之声》等普法专栏;利用政府门户网站、“平安安溪”、掌上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抖音、微信、微博等政务新媒体全矩阵开展“线上普法”。

  推动普法工作向高效提升 推动方便快捷学法

  利用网络开发“法治图书馆”,搭建指尖普法平台,推送图文法律资讯和普法短视频、释法说理音频等内容。群众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就能收听收看想要了解的法律知识,满足群众快捷学法需求。

  推动生动形象普法。传承利用安溪茶文化、高甲戏文化,挖掘整理李光地、林嗣环等安溪知名历史人物的家风家训和历史典故,与法治元素有机融合,创作展示宣传具有本土特色的群众性法治文化作品,讲好安溪法治故事,将枯燥的法律知识生动化、形象化,增强普法宣传效果。

  推动普法用法结合。在开展法律服务、法律援助过程中,结合调解个案、援助实例,有针对性地宣传相关法律法规,达到调解一起案件教育一批人员的目的;完善“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拓展延伸“五在场”服务,加强律师与村民群众互动交流,提供法律咨询,开展普法宣传,把法治宣传的过程变成服务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的过程。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