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一品】东桥司法所:探索创建社区矫正“1234”心理矫治新模式
来源 :泉州市司法局
时间:2022-11-17 15:01
浏览量:
惠安县司法局东桥司法所将心理矫治引入社区矫正,积极探索创建“1234”心理矫治新模式,深入推进社区矫正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提升了社区矫正教育帮扶的质量和水平,有效预防和减少社区矫正对象因心理问题重新违法犯罪的发生,促进矫正对象以良好的心态回归社会、重返家园,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1”——打造1个高标准心理矫治工作平台
精心打造40平方集咨询谈心、心理减压为一体的心理矫治室,配备书架、书籍、花卉、盆栽、沙盘及两组软质沙发桌椅,张贴图文并茂的人性化立体图案,整体色调宽松、舒适,营造净化心灵、敞开心扉的温馨环境。创造性建设东桥心理解压室,全室配备软质地垫、软包宣泄墙、多功能可解压且不带伤害性击打、踩踏器械、可舒解压力并缓冲视觉的上墙立体挂图。印制心理咨询记录簿、心理咨询试卷、心理咨询服务手册、温馨提示语等。定期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心理辅导活动。社区矫正对象王某因寻衅滋事罪被判处有期徒刑7个月,缓刑1年。矫正期间,王某脾气暴躁、冲动易怒,极易与他人发生纠纷。矫正小组及时邀请心理咨询师对王某进行“一对一”心理疏导,并引导其通过音乐放松、打击宣泄等多种方式,缓解其身心压力,纠正认知偏差。
“2”——建立线上、线下2个心理矫治阵地
用好线上服务阵地,探索“四个一”工作模式,即利用一个微信公众平台(东桥镇政府官微)、一个APP心理测试软件(海枫心理微信小程序)、一个微信群(矫正对象工作群)、一部热线电话(司法所固话)。依托矫正对象微信群及公众号等平台,开展微信视频团体心理辅导与个体心理咨询服务、推送录制心理语音课及心理健康知识,实现线上健康教育及咨询解惑等,提升心理矫治覆盖面、便利性。用活线下服务阵地,面向所有社区矫正对象,建立“三个一”工作机制,即成立一个社区矫正心理矫治小组、组建一支心理服务专业团队、制定一套心理矫治工作实施方案。截至目前,东桥司法所为矫正对象提供线上个别心理咨询23人次,线下心理辅导5人次,线上推送心理健康资讯58条,有效调节矫正对象不良心理情绪,引导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
“3”——实行心理矫治红黄绿三色管理
创新建立心理矫治三色管理,并贯穿于社区矫正教育改造的始终,提高心理矫治工作覆盖面、针对性、实效性。张某因犯交通肇事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6个月,缓刑3年。心理矫治小组在察觉张某心理异样后,经对张某心理测试、状态评估,发现张某具有焦虑、社交障碍等异常心理现象,按最高等级红色管理,制定针对性干预方案与跟踪回访计划,开展心理访谈、听取张某的倾诉,并与张某家属、工作单位及所在村委会对接,全方位掌握张某思想动态;安排张某参与心理矫治团体辅导活动,帮助张某释放心理压力,树立团队意识,重塑生活的自信和勇气。经一段时间介入干预后,张某心理状态有了较大调整,心理日趋缓和健康。心理矫治小组及时对张某矫治方案进行动态调整,按黄色管理,帮助张某走出心理阴影,形成健康人格。经过心理矫治,张某最终实行绿色管理,并于今年10月,顺利完成矫正刑期考验,生活、心理状态良好,顺利融入社会。
“4”——抓好4种形式的心理矫治服务
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评估测试、心理分类矫治、心理危机干预四种服务形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高度重视开展好“入矫第一课”,每季度为新入矫的矫正对象开展针对性情绪管理、心理减压等心理健康讲座,普及心理健康常识。充分利用心理咨询室,以“知心话”“悄悄话”等形式,让专业心理咨询师与新入矫的矫正对象进行一对一心理辅导,排解矫正对象心理困扰并对有关的心理问题及时进行诊断、矫治。心理评估测试方面,围绕矫正对象个性心理特征、犯罪心理成因、刑罚的产生及社会支持系统等,定期对全体矫正对象进行心理测评,由心理咨询专家团队对测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研判,提出专业化评估建议。心理分类矫治方面,因人而异地组织各类矫正对象进行心理矫治,对一般风险等级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有心理咨询需求的进行心理疏导,使存有心理疾病的矫正对象能够及时调节心理情绪,消除不良心理,从而达到增强自我了解、改变错误认知、矫正不良习惯的心理矫治目的。心理危机干预方面,对有较高风险等级的矫正对象,制定针对性干预方案,及时开展危机干预相关研判、咨询等工作,做好相关记录,以此促进矫正对象心理健康。今年来,共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7场,完成心理评估测试27人次,进行心理危机干预2人,目前全镇在矫14名社区矫正对象全部建立个人心理健康档案,分类接受心理矫治。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