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一品】崇武司法所:“倚陆治海”创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
来源 :泉州市司法局
时间:2024-10-24 09:22
浏览量:
崇武镇位于惠安县东南部,三面环海,海岸线长37.88公里,是国家一级渔港所在地,现有中心渔港1个,三级渔港5个,渔船813艘(持证239艘,乡镇船舶574艘),全镇从事海洋捕捞、渔工劳务外派、水产加工等涉渔业人员近1万人。近年来,崇武司法所立足辖区海洋渔业大镇实际,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倚陆治海”探索海上网格化管理服务模式,推动基层治理工作体系建设向海上延伸,实现“小事不下船、大事不出港、矛盾不上交”。
一、高位谋划开路,网格化管理“探渔情”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成立以镇党委书记挂帅,综治中心统筹,派出所、司法所、渔民协会等部门组织积极参与的领导小组,明确工作方案等措施,不断完善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体制和社会治理工作机制。
二是明细分格管理。坚持支部建在网格上,依托“党建+邻里中心”,以行政村、渔船为单位,划分建立海上网格,每艘渔船实现一名党政驻村领导、镇村干部、网格员挂靠,目前全镇共划分为163个网格,网格工作人员216人,通过“一格多员+渔船编组互帮”模式,及时受理处置“12345”平台涉渔投诉件,并定期梳理汇总,去年以来共成功办理11件,逐步推行落实对网格内“人、船、排、事”等全要素常态化管理。
三是实现源头预防。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收集“渔情”、排查矛盾纠纷,靠前掌握矛盾纠纷苗头的第一手信息,例如在辖区渔船点验中心落实定人联船管控,强化渔船动态跟踪干预、线索核查等事项,及时甄别渔船异常情况,第一时间通报给所在网格,同时,根据掌控信息梳理出53艘重点船舶并加强管控走访,有效进行人工干预、跟踪管控,通过及时预警上报处置,推动矛盾纠纷早发现、早防范。
二、陆海联动共治,立体化调处“解渔需”
一是部门联动聚力。构建“海警+渔政+司法所+执法队伍+海上网格”联动协作机制,建立联席会议、信息互通、矛盾调处、联合执法、搜救合作等制度,提前排查矛盾纠纷隐患,定期通过研判,制定风险防范机制和隐患化解方案,筑牢维护海域稳定“第一道防线”。例如在辖区橘若文创项目建设施工过程中,针对部分渔民群众聚集、越级访等行为,通过联动处置,分组分班逐人进行安抚调解,及时化解群体性事件风险,确保了项目顺利竣工。
二是矛盾联调化解。根据渔民群众不同类别的矛盾纠纷,主动对接为群众提供多元、便捷的矛盾纠纷化解方式,按照需求(选定的时间、地点、方式等)提供对应的调解服务,比如结合辖区渔村特色,依托辖区各行业领域实际,成立、发挥县石雕石材行业调委会、旅游纠纷调委会、惠女调解室、党员调解室等品牌调解室作用。去年以来共成功调处332件矛盾纠纷,实现所有矛盾纠纷就地化解。
三是队伍联建联学。整合力量资源,选优配强一批党性强、口碑好、能力强的村党员代表以及“两委”成员、船东船主、行业牵头人、矛盾纠纷调解员、群防群治安保员等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充实调解队伍,目前有三星调解员2名,二星调解员8名。结合法律明白人建设等专项工作,不定期组织调解人员进行经验交流,提升人民调解队伍素质。
三、筑牢治理根基,多元化保障“获渔心”
一是抓关键“点”,营造氛围。以织牢海上防护网为切入点,建立渔民微信群,利用镇村各级公众号发放渔船作业及安全宣传讯息,畅通信息传递渠道。同时,利用“休渔期”,组织对渔船开展入户走访,目前已累计走访渔船2400余艘次,向船东渔民分发渔业安全生产宣传材料6000余份,签订《船舶安全生产承诺书》2400余份。
二是连服务“线”,提升实效。组建海上普法宣讲团,结合伏季休渔宣讲会进行海上普法宣传教育;建立常态化联系,邀请法律顾问参与普法活动,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做好村民法律服务的联络员,帮助引导沿海渔民、群众知法守法,今年以来共开展相关活动26场,其中开展以案释法警示教育17场次,让渔民在家门口乐享法律服务。
三是强建设“面”,落实保障。沿海各村均设置涉海矛盾纠纷调解室、工作站,及时调处化解海上矛盾纠纷事件。比如在渔民比较多的港乾村搭建惠安县“党建+”渔民邻里中心,该中心设有30平方米的渔事纠纷调解室,致力于服务渔民、化解渔民纠纷等。去年以来,结合“党建+邻里中心”建设,在前垵村新设置1处党员调解室、在霞西村新建1处惠女调解室。近年来,成功调处渔业纠纷共19起(其中涉人员死亡4起),总金额427.89万元,为渔区安定和发展注入正能量。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