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韵悠悠凝正气,法治昭昭润人心
来源 :安溪县司法局 时间:2025-09-26 10:49 浏览量:

  “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安溪县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紧扣全县“十四五”规划和法治建设“一规划两方案”各项要求,以“八五”普法规划为纲领,以“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为主线,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持续提升茶乡群众法治素养,为全面建设具有茶乡特色的现代化中等城市筑牢法治根基。
  
一、下好统筹规划“一盘棋” 推动普法责任落实落细
  
精准调研、精心谋划 推动“八五”普法高质量开局
  
  “八五”普法启动之年,安溪县人大常委会牵头深入部分乡镇、学校、企事业单位开展专题调研,全面了解“七五”普法成效和问题,并对“八五”普法规划起草提供具体建议。经多方征求意见,安溪县委常委会研究通过《关于在全县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安溪县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开展第八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的决议》,明确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为各乡镇、县直各单位开展“八五”普法工作提供科学指引。
  
精密部署、精细推进 推深“八五”普法工作责任制
  
  全面推行“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引导各执法单位认真制定普法责任清单和工作计划,进一步明确主体责任和时间节点。结合普法重点内容,每年制定下发《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重点对象学法计划》《县直机关普法责任清单》等,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为主线,针对党政机关干部、企业从业人员、青少年学生等不同对象的学法需求,分门别类制定学法计划,明确重点内容、重点对象、重点举措,实行目标化管理。
  
二、拧紧精准施策“一股绳” 推动普法实效落地生根
  
聚焦重点对象,抓好“关键少数”
  
  加强国家工作人员法治教育。健全和完善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法、政府常务会议学法等制度,推动国家工作人员学法常态化。聚焦县域发展需要,将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党员干部培训计划重点,围绕法治建设、乡村振兴、优化营商环境等主题,举办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培训班、领导干部读书班、政法干部轮训班等,进一步提高国家工作人员的法治思维。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将法治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从政法单位中选派202名法律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热心法治教育的干部干警,为全县231所学校配备法治副校长,要求每位法治副校长每月至少进校园1次,每学年开展法治教育课不少于4学时,努力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治教育。深入开展“法企同行”“千人进万企”等专项活动,常态化组织律师、公证员、普法志愿者深入安溪县大中小企业,提供“法治体检”、法治讲座和“产业链+法律服务”等服务,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不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律素养。
  
聚焦重点内容,用好“关键时点”
  
  加强宪法学习宣传。在“12·4”国家宪法日及宪法宣传周期间,集中开展主场活动、宪法宣誓、文艺演出、灯谜竞猜等活动,创作《李光地·法办河官》《司法所所长的一天》等节目,推动宪法精神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
  
  加强民法典学习宣传。组织各乡镇、县直各单位常态化开展民法典学习宣传活动,以每年的“民法典宣传月”为契机,组织开展“普法登山行”、知识竞赛、征文比赛、法治游园会、亮灯亮屏等活动,在全社会掀起学习民法典热潮。
  
  加强党内法规学习宣传。将党内法规学习宣传融入党的建设全过程,把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理论学习中心组、“三会一课”等重点内容,结合开展的主题教育,深挖安溪红色资源“富矿”,用好循迹奋进主题教室、政治生态教育馆等教学点,推动全县党员干部牢牢把握全面依法治国的政治方向和重点任务。
  
聚焦重点领域,做好“关键环节”
  
  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方面,印发《落实“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营商环境提升”专项实施方案》《打造“安商有数”一流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方案》等文件,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行政审批标准化,精简投资项目核准、备案流程,推行“一网通办”“证照分离”等,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依法打击垄断、不正当竞争等行为,加强信用体系建设。
  
  在物业管理提升方面,围绕业主权利、物业职责、业主委员会运作等内容,组织“三官一律”、物业行业专家等深入社区开展“业主接待日”、物业管理提升专项普法等活动,详细解读《物业管理条例》,推动形成“业主依法维权、物业依规服务”的良性互动格局。
  
  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方面,精准对接青少年群体的普法需求,创作《童话法庭》《防诈骗 反诈骗》等形式新颖的趣味课堂,创新推出“普法拼拼乐”“学法转转乐”“法治飞行棋”等普法游园项目,让青少年在寓教于乐的互动体验中提升法治素养。
  
三、筑牢宣传阵地“一张网” 推动普法形式守正创新
  
建强实体阵地,延伸服务触角
  
  整合资源升级县、乡镇、村(社区)三级法治文化阵地,重点打造一批主题鲜明、功能齐全的法治文化阵地,如,提级改造县级法治文化公园,突出宪法主题,增设习近平法治思想等元素,将法治文化与历史文化、家风文化相结合;在登科社区打造“无毒社区教育示范基地”,成功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在蓝湖社区打造“青青护苗园”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等。注重挖掘调动普法力量,推荐遴选“蒲公英”普法志愿者1655名、“法律明白人”6229名,推动普法宣传触角延伸到基层一线、田间地头。
  
搭建线上平台,拓宽传播渠道
  
  充分运用“互联网+普法”模式,在县政府官网开设“法治安溪”专栏,定期推送普法动态、法律解读和典型案例,共发布法治信息551条、“新法快递”101期、“以案说法”57期。用好政务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打造“指尖上的普法课堂”,如,安溪县法院成立“司法融媒体中心孵化基地”,制作发布通俗易懂的普法微电影、短视频、情景剧等41部,微电影《发声》《代价》荣获全国法院第九届、第十届“金法槌奖”微电影三等奖,微视频《法庭奇妙夜》荣获全国法院第十一届“金法槌奖”微视频二等奖。
  
丰富活动载体,增强宣传实效
  
  结合地方民俗文化,将法治元素融入戏曲、南音、高甲戏等传统艺术形式,创作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艺作品,其中,《戏说农村用法绘新貌》新闻作品获福建省广播电视艺术奖电视戏曲三等奖。安溪县文体旅局发挥资源优势,创作《莫耶·延安颂》《玉珠串》《林嗣环》等作品,将法治元素融入艺术作品,让群众在艺术熏陶中感受法治魅力。安溪县融媒体中心推出《交通违法曝光台》栏目,通过典型案例剖析、法律知识讲解等形式,传播道路交通安全理念。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